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中油杂501”迟播双密技术破解粮油争地难题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晨
字体 小 中 大

4月26日,记者从四川邛崃召开的油菜“迟播双密双高”技术观摩会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耐迟播、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配套适期迟播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新技术(即“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即将迎来大面积高产。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在邛崃260亩示范田理论亩产达341.47公斤,高出四川省油菜平均单产水平一倍左右。

微信截图_20250428113118.png

中油杂501示范田。中国农科院供图

“中油杂501”由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历时十年攻关培育而成,是我国油菜育种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区域试验平均含油量达50.38%,亩产油量107.35公斤,比对照高26.93%,且菜籽优于国际双低标准(低芥酸、低硫苷),营养价值突出。

2022年以来,该品种陆续刷新我国冬油菜单产纪录,创百亩机械实收单产新纪录、创盐碱地油菜高产纪录。2024年在长江流域遭遇严重低温冻害条件下,多地百亩示范亩产仍达300公斤以上,表现出极强抗逆稳产性。目前,“中油杂501”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近年,我国油菜年种植面积达1.17亿亩,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提升油菜产能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意义重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新的挑战。

680e56b5e4b078fce4494f1b.jpg

中油杂501示范田。中国农科院供图

针对倒春寒危害、冬闲田面积较多、根肿病高发等问题,油料所联合相关单位,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以耐迟播耐密植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等为基础,创新研发“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将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以后,有效缓解了稻油轮作茬口矛盾、减少了早播导致的冬前早花和根肿病风险,支撑了油菜“扩面积、提单产、保稳产”。

专家一致表示,加快推动“迟播双密双高”技术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应用,可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粮油争地难题,预计每年可增产菜籽油上百万吨,在推动双低菜籽油替代部分进口大豆油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居民食用油健康水平。

会议由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主办,专家、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约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油菜产业专家团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5-04-28
  • [光明网]科技利器构筑“瓜果卫士”!我国瓜实蝇绿色防控技术效果显著
    2025-04-28
  • 全谷物类黄酮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2025-04-28
  • [光明日报]科学家破解豌豆七大性状基因之谜
    2025-04-28
  • [新华社]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四良”融合 粮油生产开局良好
    2025-04-28
  • 首个桃完整泛变异组图谱发布
    2025-04-28
  • 发现提高玉米蛋氨酸含量的关键基因
    2025-04-28
  • 紫花苜蓿结构变异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5-04-28
  • [科技日报]“迟播双密双高”技术破解粮油争地难题
    2025-04-27
  • [澎湃新闻]凝聚多方力量,中国农科院油菜产业专家团部署单产提升新任务
    2025-04-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