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华社]祝家沟村瓜果又飘香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 新华社|作者:武江民、白涌泉
字体 小 中 大

走进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整洁的公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稻田,蜿蜒而上便是成片的果林,村民在路边支起小摊,出售新鲜的李子、梨等水果。洪灾过去整一年,重建后的祝家沟村,再度瓜果飘香。

2024年8月20日,绥中县发生极端降水,“不到一天下了一整年的雨”,引发洪涝灾害。由于“两山夹一沟”的地形,祝家沟村成为全县受灾最为严重的乡村之一,积水最深处超过6米。与房屋一同被冲走的,还有许多村民赖以生活的果树。

张海林是祝家沟村的网格员。他至今记得去年8月20日那一晚,他协助转移群众一直忙到第二天天亮。隔着洪水遥遥望去,对岸的果园已变成一片汪洋,一些果树被卷入洪水中冲走。“当时看着是真心疼啊,可又无能为力。”张海林说。

坐落在山脚下的祝家沟村,水果种植远近闻名,其中以梨树最为有名,共有白梨、红香酥梨等梨树品种十万余株。这场洪灾导致祝家沟村41户房屋被淹,8000株果树面临减产、绝收等风险。

52岁的村民朱洪辉种有梨树、李子树300多株,洪灾导致他家近100株果树不同程度受灾。“一年来,村里来了好几拨人,都是来帮我们的。”朱洪辉说,“心里暖了一阵又一阵。”

县里的施工队来了,先是帮助村民抢救果树,不到一周又打通了运输水果的道路桥梁,随后陆续将被冲毁的果园填土铺平。今年开春,绥中县相关部门上门指导村民进行补种。“针对补种的果苗,我们按照不同标准给果农补贴。”绥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鹏宇说。

果树专家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一年内先后派出11批次30多名专家来到祝家沟,从灾后果树管理、新建果园规划建设,到果树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全方位开展培训和指导。

如今,朱洪辉搬进了新家,屋子里火炕、灶台等一应俱全,红砖墙围成的小院儿干净整洁。今年春天,他补种了新的果苗。果树研究所的培训课有时开在果园里,有时开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他节节不落。“跟着他们学,今年的白梨长势不错,应该是个丰收年。”朱洪辉说。


XxjdzbC007063_20250820_CBMFN0A001.jpeg

  这是8月12日拍摄的绥中县祝家沟村梨园。 新华社记者 白涌泉 摄

“去年水毁了300多株果树,今年开春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补种。不久前打下的李子卖了8万多元。”看到记者前来,祝家沟村村民王宝维将记者拉进屋。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白梨成熟后,预计还能有3万至4万元的收成。

这个小山村如今正书写更多惊喜:引水上山工程新建了11个蓄水“天池”,将全村35万株果树全部覆盖;山脚下,洪水淹没区的灾毁农田已被改造成“五彩稻田”;今年4月举办的赏花活动吸引了数千名游客,不少重建户办起了农家院,吃上了“旅游饭”。

又是一年瓜果香。望着累累硕果,朱洪辉说:“最难的坎儿跨过去了,现在的祝家沟天天有客来,咱们的花果山真要变成‘金山’了!”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China Daily]New hardier rapeseed boosts yields
    2025-08-20
  • [工人日报]新研究提出绿盲蝽绿色防控新路径
    2025-08-20
  • DNA甲基化动态调控棉花耐盐性
    2025-08-20
  • 纳米塑料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调控机理获破解
    2025-08-20
  •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乌兹别克文版首发式在塔什干举行
    2025-08-20
  • [新华智见] 棉花也能生产虾青素?
    2025-08-20
  • [中国科学报]我国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油菜亩产达284公斤
    2025-08-19
  • [光明网]小麦里的“多面手管家”:基因Q如何调控株高与穗长?
    2025-08-19
  • [工人日报]研究揭示小麦驯化基因Q控制株高和穗长的分子基础
    2025-08-19
  • [科技日报]病毒抑制水稻免疫系统新机制揭示
    2025-08-1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