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华社]项目帮扶 科技赋能 新质生产力——解码内蒙古奈曼旗玉米单产提升背后的基金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新华社|作者:杨静 王智敏
字体 小 中 大

玉米生产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全旗农牧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定点科技帮扶奈曼旗以来,通过设立基金专项,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成为奈曼旗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背后的基金力量。

奈曼旗是玉米生产大县,年种植面积在29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9%。2020年之前,奈曼旗玉米种植多为稀植漫灌一炮轰施肥的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种植密度和产量低、管理粗放、水肥效率低等问题,壤土地块玉米亩产量约600kg,风沙土地块亩产不到400kg。

近年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作物栽培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李少昆研究员的带领下,研发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核心技术,已在玉米主产区有较大的应用面积。但奈曼旗地处东北春玉米区的西北部,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对技术有独特的需求,技术的落地还需要进行本地化过程。

基金委了解到奈曼旗的产业需求后,积极联系李少昆研究员,于2022年启动“基于水肥一体化的奈曼旗玉米绿色增产水肥高效机制研究和应用”扶贫专项,资助团队以合理增密和构建高质量群体为目标,制定以耐密高产品种选育、土地精细耕整、导航单粒精播、滴水齐苗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为调控途径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集成适合奈曼旗玉米生产的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并通过创建高标准技术示范基地,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打造“田间课堂”。同时,建立“分层培训+精准对接”服务体系,采取党建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联盟等方式大力推广。当年,该项技术在30万亩玉米田推广,亩产量提升150公斤以上。

奈曼旗沙地玉米产量低,而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对沙地玉米的产量提升效果显著。为探索在沙地上以粮改沙、节水增粮,实现增粮和保育,2023年,基金委又支持研究团队启动了“奈曼旗沙地玉米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协同关系研究”专项,继续为奈曼旗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自此,奈曼旗的玉米生产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2025年,沙地玉米百亩田单产突破1236.79公斤,千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146.43公斤,分别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沙地玉米百亩和千亩的高产纪录。义隆永镇10.55万亩玉米田首创全国乡镇级“吨粮田”,平均亩产达到1045.84公斤。壤土地块较传统种植亩增产150kg-250kg,风沙土地块玉米产量较传统生产亩增产400kg-600kg。集成创新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全旗推广面积达215万亩,全旗粮食增产约2.15亿公斤,增收4.5亿元以上。

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玉米种植大户佟巴根那通过“田间课堂”学习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后,家中的500亩沙地从过去亩均产粮三四百公斤,到现在亩产轻松过“吨粮”,成了享誉一方的“沙漠玉米王”。他还将学到的新技术通过新媒体直播教给老百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奈曼旗的精准帮扶,不仅破解了困扰当地玉米增产的技术瓶颈,更构建了可复制的绿色高产模式,为全国玉米主产区提供了丰产增效、资源高效、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样板,也为专项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新华社]新华视点|系列纪录片《大径山》第三集:归人
    2025-10-30
  •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5-10-30
  •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2025-10-30
  • 新材料实现高蛋白食物新鲜度可视化监测
    2025-10-30
  • 猫星人“隐形过敏原” 现形
    2025-10-30
  • 利用鱼类行为学实现拟柱胞藻毒素健康风险的提前预测
    2025-10-30
  • 脉冲电场为马铃薯风味升级提供新路径
    2025-10-30
  • 钙改性生物炭除磷后可用于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
    2025-10-30
  • 破解旱地农田土壤碳汇演变规律
    2025-10-30
  • 热浪与干旱胁迫对粘虫生殖产生复合影响
    2025-10-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