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新京报]双抢季节,新技术体系助力水稻增产10%以上

发布时间:2025-06-09 |来源: 新京报|作者:周怀宗
字体 小 中 大

当地水稻产量提高4.87%-14.15%,最高亩产量可达732.2公斤。

在北方进入麦收高峰期时,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和丘陵上,中稻也进入了插秧的季节。日前,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在安徽省广德市举行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全生育期技术集成与创新现场示范观摩活动。据介绍,集成和实施了多项新技术的新技术体系,在当地大面积示范中,预计增产在10%以上。

5596185965874981314.jpg

中稻插秧现场。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供图

从育秧到收获,新技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6月7日,广德市一处育秧基地中,自动水稻育秧机正在全力开动,该机器具有精量条播育秧的功能,比传统的育秧更加高效,可以精准控制种子用量、出苗率等,在生产中,可以为种植者节省不少成本。

5596186049362602955.jpg

机器精量条播育秧。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供图

广德市地处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交界,地域特征鲜明,当地水稻种植广泛,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平均单产472公斤。

广德位于红黄壤区域,区域内中低产田较多。近年来,水稻所会同全国农技中心等单位在广德市开展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先行试点,在当地打造了“7个万亩片+9个千亩方+2个特色百亩方”为核心的水稻提产增效示范区,根据当地水稻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广德实施方案,引进了嘉禾优175、华浙优210等丰产优质品种8个。

记者了解到,在示范前期,水稻所还组织专家到全国5大水稻主产区30多个县开展实地调研,梳理了影响制约大面积提产增效的关键性瓶颈问题,按照“一县一策”“一地一案”的总思路,确定12个“整县制推进”先行县,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技术和重难点问题攻关,为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打下坚实基础。而广德市的大面积提产增效,即其中之一。

五大技术模式,助力当地水稻增产和提效

怎样改变当地的水稻生产模式?中国水稻所副研究员王亚梁介绍,在广德,除了帮助当地筛选和引进优质新品种外,专家团队还实施了六大核心技术。

“精量条播育秧就是其中一种。”王亚梁说,“这种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序撒播育秧的模式,利用水稻机插精准条播流水线,实现机械条播。亩用种量约为0.9-1.2公斤,远低于传统撒播3公斤左右的用量,同时还能使水稻秧苗根系发达、植株强壮,而采用相配套的机插技术,也比传统机插用苗更少。”

针对当地中低产田的地力问题,科研团队帮助当地构建起了适宜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土体构型。王亚梁介绍,从测土配方,到旋耕搅浆、天然腐殖质材料应用等综合技术的实施,实现配肥土壤的目标,使得当地水稻产量提高4.87%-14.15%,最高亩产量可达732.2公斤。

此外,还同时实施了新的灌排设施配套技术、精准增效施肥和病虫草综合防控等技术,形成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全生育期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王亚梁介绍,“示范区预计增产10%以上,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进而带动整县产量和效益提升,为全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提质增效提供可鉴可用方案。”

(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农民日报]“整县制”推进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
    2025-06-11
  • [新华社]中乌科技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25-06-11
  • [科技日报]从“座果不足”到“亩产翻番” 高效授粉新技术破解白杏授粉难题
    2025-06-11
  • 调控番茄温敏单性结实的新思路
    2025-06-11
  • [光明网]蜂机协同高效液体授粉技术助力新疆轮台白杏单产大幅提升
    2025-06-10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电话
    2025-06-10
  • [农民日报]移动式烘干机 高效智能烘粮
    2025-06-10
  • [科技日报]油菜新品种创中度盐碱地单产纪录
    2025-06-10
  • [农民日报]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科研攻坚50年成果斐然
    2025-06-10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2025-06-0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