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秋水切埋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稻田地力与单产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作者:杜新忠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举行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现场测产会。结果显示,秋水切埋全量还田方式下,水稻亩产达到670.3公斤,在每亩节肥28%前提下,较半量秸秆春旋还田对照田增产 67.4 公斤。

今年是该技术现场实收测产的第3年,已连续实现了水稻单产提升10%以上。现场作业显示,集“纵切—横压—插埋—抹平”于一体的自主研发农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秸秆还田,秸秆压埋率90%以上,田面基本无残茬,作业后田间平整。

该技术由资划所牵头,历时多年研发。针对东北黑土区水稻秸秆还田难、水稻单产和地力难以提升的问题,研发团队创新运用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并配套研发了作业机具与水肥管理技术。与会专家认为,秋水切埋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重要方式,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度好,为破解东北稻秸还田难题和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重要路径,是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措施。(通讯员 姬悦)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马铃薯和番茄竟然是近亲(唠“科”)
    2025-09-22
  • [经济日报]40多个新梨品种亮相
    2025-09-21
  • [科技日报]十年攻关破解精准施肥难题  作物专用控释肥落地河南
    2025-09-21
  • [农民日报]不同品种马铃薯可量身定制“营养餐” 差异化养分管理助力提质增产
    2025-09-21
  • [经济日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5-09-21
  • [人民日报]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交流研讨会在新乡举办
    2025-09-21
  • [农民日报]密植滴灌抗逆稳产技术助河南夏玉米提单产保丰收
    2025-09-21
  • [科技日报]马铃薯“吃饭”也要“量身定制”:差异化养分管理助力提质增产
    2025-09-20
  • 玉米密植滴灌抗逆稳产技术赋能河南夏玉米生产
    2025-09-19
  • 十字花科作物“癌症”防治获突破
    2025-09-1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