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长期绿肥轮作降低稻田甲烷排放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作者:常单娜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发现长期绿肥轮作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未来(Earth's Future)》上。

图片20250818.png

绿肥能够改善土壤健康、增加碳固存并减少化肥使用,但绿肥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受绿肥种植年限、翻压量、碳氮比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等因素影响。

该研究结合田间观测、分子生物学和模型模拟,系统评估了绿肥-水稻轮作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种植年限和翻压量是绿肥-稻田系统甲烷排放的关键因素,二者可解释甲烷排放变异的78.4%。绿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微生物基因丰度比调控甲烷排放,且该比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模型预测显示中国南方约76%的稻田可通过15年的绿肥轮作实现甲烷减排。相关研究为利用绿肥降低稻田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姬悦)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4EF005698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科企合作助力优化长期因子观测工作创新生态
    2025-08-18
  • 小麦驯化基因Q控制株高和穗长的分子基础
    2025-08-18
  • [人民日报] 你是否知道,棉花有这么多“隐藏技能”(瞰前沿·@科学家)
    2025-08-18
  • [人民日报]身入更心入的“调研”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2025-08-17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2025-08-17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2025-08-17
  •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2025-08-17
  • [人民日报]金台瞰甘头条 | 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在张掖召开
    2025-08-17
  • [新华社]甘肃张掖举行第十六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2025-08-16
  •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即将开播
    2025-08-16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