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人民日报]身入更心入的“调研”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5-08-17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张腾扬  白光迪  刘晓宇
字体 小 中 大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一项重要要求,调查研究怎么做,关系作风建设,涉及民生关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本报记者深入一线,看调查研究如何身入更心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实践中研究问题

河北保定阜平县阜平镇高阜口村的苹果林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宗山正在忙碌着。

自2021年起,周宗山一直在对阜平的林果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帮扶。在他看来,调研就要到田间地头去。

为何有这样的心得?

“走进林地里能看到细节,更能发现表象下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周宗山说。

阜平县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引进成熟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

“按说在第三年苹果就能进入丰产期。可这里的果树长势羸弱,迟迟不见效益。不少专家看完都说是因为土地贫瘠,亩产2000斤是‘天花板’。”初到阜平,周宗山就遇到了村干部的求助。

“技术模式没问题,为什么到了阜平就水土不服?”带着疑问,周宗山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自此,果园里多了周宗山的身影:春季,同果农一同浇水,方式是滴灌;夏季,果树生长关键期,恰逢当地干旱,每每会看见叶子都打了蔫;秋季,跟着果农去施农家肥,发现不少人因为前期投入大、资金紧,往往“能省则省”……

几轮调研下来,周宗山心里有了谱:“果树长势不佳,原因不只在技术,还有观念。”

“滴灌适合小树。在阜平这种沙性土壤上,对于根系发达的大树而言,滴灌的水还没来得及横向渗透就漏下去了,看似浇了水,实则难浇透。”周宗山说。他还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地村民思路与现代果业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之间存在矛盾,“果业是个见效慢的产业,前两年往往只有投入。很多地方熬到第三年,看不到回报就不敢再投入了,失去了发展良机。”

找到病根,周宗山开始了一场试验。

观念上,周宗山反复向干部群众阐述,找准路子后要敢于投入、追求高产出;行动上,周宗山多方奔走,引来资金,扩充水源,完善管网,改良土壤。

前段时间,试验出了结果:改造后的果园喜获丰收,亩产稳定在5000斤。

“调研就得多下功夫,观察时间足够长、样本足够多,在实践中研究问题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周宗山说。

在体验中总结经验

江苏苏州,狮子林前。

双手紧握车把,身子上下起伏,许哲文顶着骄阳蹬着三轮车,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许哲文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现在是苏州沧浪街道经济发展服务处的一名干部。在他看来,人力三轮车是姑苏城旅游业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干起这个。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推出‘换位跑一次’调研机制,我选择体验人力三轮车夫的工作。”许哲文说。

3个月调研,有什么收获?

“怎么让人力三轮车的老业态更好地发展?亲身体验后才有发言权。”许哲文坦言,体验这份工作之前,他对人力三轮车的认识只停留在主观印象与书面材料中,“调研下来才发现,人力三轮车可以在展示姑苏文化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说话间,一位游客走来:“师傅,苏州博物馆走不走?”

“走!”许哲文帮客人把包放好,随即出发。

“姑娘,你为啥选择坐人力三轮车?”许哲文问。

“古城里路窄,人力三轮车去哪都比较便捷。而且我还想听一听师傅们对苏州历史文化的讲解,能帮忙拍拍照那就更好了!”游客答道。

“人力三轮车虽能为游客提供便利,但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许哲文一边蹬车,一边思考。

送完客人,等人的间隙,几位人力三轮车师傅同许哲文聊了起来。

“小许,淡季时我们生意不好做,你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57岁的人力车夫胡全水说。

“大爷,如果让您兼职讲解,每一单能多挣点钱,您愿不愿意?”许哲文提出建议。

“当然愿意啊。”胡全水有时也会给客人说一些景点故事,但并不“专业”,“能给我们培训一下会更好。”

记下意见建议,许哲文琢磨,如果在人力三轮车生意淡季增加讲解服务,让车夫兼职导游和摄影师,不仅游客体验会更好,师傅们也可以增加收入。

3个月调研下来,许哲文收获满满——

“车夫们的收入依靠一蹬一踏的力气,要做好车夫群体服务工作。”

“人力三轮车不仅可以作为交通载具,也可以是文化载体,需要在车辆设计、旅游讲解、拍照服务方面发力。”

“车夫可以是‘文化大使’,吸引更多人来讲好苏州故事。”

…………

“在群众身边调研,听到的都是干货。”许哲文说,“得益于‘换位跑一次’调研机制,我撰写的调研报告会报至主管单位,为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和古城治理提供了参考。”

在共情中解决困难

雨后,福建龙岩新罗区的大山林木葱郁。担任岩山镇党委书记不到一年的罗坤又一次钻进这片绿色中。他盘算着:“这是第十四次来,这次一定要解决两个村的纠纷。”

岩山镇玉宝村与铁山镇火德坑村紧挨着,交界处的2400亩山林怎么划分,两村争执了很久。

今年玉宝村筹划着建新公路,被火德坑村拦了下来:“玉宝村要先同意划界方案,才能修路。”

发展不等人。为此,罗坤花了大半年时间调研,主要在做玉宝村的工作。“之前镇里出台了划界方案,但玉宝村不同意。我想,得弄清楚大家的想法,一次调研解决不了,就多来几次,直到解决为止。”罗坤说。

在玉宝村村口,年过六旬的村委会主任董学文刚从林地回来,看见罗坤说:“罗书记,辛苦你又来一趟,上次你们划的界,我觉得还是不合适。”

半年前,董学文一句“山林不能让,让了林子,子孙就没后路”的话,让村里200多口人都没了接话茬的勇气。在罗坤看来,老董是这道难题的“题眼”。

罗坤拉上董学文:“走,咱去村部聊聊!”

来的次数多了,罗坤对村里每个人的想法都熟悉了:前面多次调研,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觉得测绘不准确。这十来次的调研,内容包括了罗坤等人数次的测绘成果。“用脚走、用皮尺量,难免会有误差。”罗坤说。

这次调研,罗坤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今年5月,新罗区自然资源部门使用无人机测绘,新的测绘图更精确了,让罗坤有了底气。

“这里测绘图已经标注清楚了,明明白白,哪边都不会吃亏。”罗坤掰着手指头和大家算长远账,“现在林地范围可以厘清了,确权后道路便能通,以后每年接待游客保守估计能到10万人次,村集体就能大大增加收入……话再说回来,不看长远争眼前,损害的是家风、乡风,这不是为儿孙谋后路,而是断了发展路。”

说到这儿,董学文和村民们被触动了:“自然资源部门给的数据能信,大家的调研结果不会骗人。”问题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7月底,两村纠纷彻底解决。罗坤第十五次来到玉宝村,看着眼前的道路破土动工,罗坤感触良多:“老话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经过这么多次调研,群众对发展的渴望,我能感同身受,这就是我干劲的来源。”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科企合作助力优化长期因子观测工作创新生态
    2025-08-18
  • 小麦驯化基因Q控制株高和穗长的分子基础
    2025-08-18
  • [人民日报] 你是否知道,棉花有这么多“隐藏技能”(瞰前沿·@科学家)
    2025-08-18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2025-08-17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2025-08-17
  •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2025-08-17
  • [人民日报]金台瞰甘头条 | 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在张掖召开
    2025-08-17
  • [新华社]甘肃张掖举行第十六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2025-08-16
  •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即将开播
    2025-08-16
  • 院士专家共商国家食用油保供之策
    2025-08-1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