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茄子、辣椒、黄瓜、番茄

[人民日报]这些蔬菜咋挑选(信息服务台)

发布时间:2025-06-04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常钦
字体 小 中 大

如何在菜篮子里挑出蔬菜中的“尖子生”,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日前,记者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舒金帅,针对茄子、辣椒、黄瓜、番茄四类蔬菜,为消费者支“挑选妙招”。

茄子:看“果环”辨嫩度,掂重量验水分

茄子是家庭餐桌的常客,其富含的花青素和膳食纤维对健康颇有益处。挑选时,首先观察表皮光泽,“紫茄要选深紫发亮的,绿茄则以亮绿均一为佳,表皮发白或斑驳的可能存放较久。”舒金帅说。

关键细节在果环:茄子萼片与果实连接处的白色带状环越大,说明茄子越嫩。手感上,新鲜茄子捏起来软硬适中有弹性,过软可能内部腐烂,过硬则可能是纤维老化。此外,果柄和萼片鲜绿带刺的茄子相对新鲜,在同等体积下,较重的茄子,水分会更足、口感更鲜嫩。

辣椒:按“用途”选品种,观“紧实”辨新鲜

甜椒适合怕辣人群,应选果肉厚实的;尖椒、线椒辣度中等,适合调味;小米辣辣味浓烈,少量即可提味。

新鲜度判断看三点:表皮颜色要鲜艳(红椒全红、青椒鲜绿),无褶皱或黑斑;轻捏时紧实饱满,软塌的可能失水;果柄需翠绿牢固,发黄或脱落的已不新鲜。舒金帅特别提醒,甜椒若出现局部软烂,可能是内部开始腐坏,不宜选购。

黄瓜:“小刺”“硬度”双指标,清香扑鼻更放心

“黄瓜是夏季补水佳品,挑选大棚黄瓜时,要避开‘激素嫌疑’。”舒金帅说,新鲜黄瓜表面应有均匀小刺,轻触易脱落,刺稀疏或脱落的多为老黄瓜。颜色需整体翠绿、两端不发黄,“颜色过深可能使用了激素,要谨慎。”

手感方面,紧实硬挺、按压无软陷的黄瓜更新鲜,发软的可能采摘时间长,易空心或腐坏。此外,凑近闻应有自然青草香,若带酸味或异味,可能是变质或农药残留所致。

番茄:自然成熟很关键,“弹性清香”是首选

市面上番茄品种繁多,如何区分自然成熟与催熟产品?

对于番茄,“自然成熟是关键”。自然成熟的番茄颜色均匀(全红、粉红或黄色)、表面有光泽,青红不均或颜色过艳的可能是催熟果。萼片鲜绿且与果实连接紧密,是新鲜的标志;若萼片发黑或脱落,说明存放较久。

触感上,轻按有弹性但不软烂的最佳,过硬的未成熟,过软的可能腐烂。自然成熟的番茄有明显清香味,催熟的则气味寡淡甚至无味,这是重要鉴别点。

选购蔬菜时,尽量避开表面异常光亮、有蜡质感或蓝色斑点的产品,这类蔬菜可能使用了保鲜剂或农药残留较多。优先选择根部切口白净、叶片无褐化的绿叶菜,如油麦菜、生菜等。

“记住‘看、摸、闻’三步法,结合不同蔬菜的特性细节,就能挑到新鲜健康的应季好菜。”舒金帅说。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农民日报]科技助农结“金果”
    2025-06-04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
    2025-06-03
  • 有效态重金属影响稻田土壤微生物耐药性
    2025-06-03
  • 大蒜素促进奶牛瘤胃微生物群尿素氮代谢流
    2025-06-03
  • 光谱分层智能模型提升农田土壤重金属预测精度
    2025-06-03
  • 华北平原冬小麦遥感测产与水肥智能调控技术取得突破
    2025-06-03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我们的名字叫“长江”——三个沿江村庄的变迁故事
    2025-06-03
  • [农民日报]冷凉区油菜-烟草一年两熟高效复种技术获得突破
    2025-06-03
  • [央视新闻]农机“大比武” 看看谁是“田间之王”
    2025-06-03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围炉话三农》中国谷子育种取得喜人突破
    2025-06-03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