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驱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产业振兴,11月3日至5日,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5年工作会议暨未来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江苏省泰兴市举行。来自体系内各专业委员会、全国各专业分中心的代表及企业嘉宾近300人与会 。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 、党委副书记 ,国家农产 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刘蓉蓉作 研发体系工作进展报告,系统回顾了 “十四五 ”期间 研发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下阶段及“十五五”工作内容与目标 。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 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战略,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已累计发表SCI/EI论文近万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00余件,研发新产品2000余种,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00多项,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 科研院所的 多位专家 学者,先后推介了“物理场辅助肉类无晶化冻眠锁鲜技术”“主食与速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稻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苹果发酵加工关键技术”“肉干及预制肉类菜肴制品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以及“荔枝绿色保鲜和产地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等一批前沿、实用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研发体系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硬核实力。与会代表 一致表示,应进一步强化体系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通过深化科企融合与协同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同时,在 此次会议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合作共建的“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正式 启动运行。
据介绍,自2023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泰兴市人民政府开展合作,计划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国家科研机构丰富的创新资源,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围绕精准营养健康、智能加工装备、人工智能与智慧机器人、食品新材料、食品生物智造、绿色加工技术6大方向开展创新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传统加工”向“生物智造”“智慧制造”升级,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域新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