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科技赋能南方中低产田 肥力产能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5-07-26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陈楠
字体 小 中 大

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土壤有机碳含量低是制约其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如何让这些土地既“肥起来”又“多产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区域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和应用”给出了答案。

该项目针对西北、黄淮海、西南、华中和华南等五大粮食主产区,聚焦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南方红黄壤区中低产田“土壤有机碳低、产能低、协同提升技术缺乏”的共性难题,系统研发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方案。

日前,南方红黄壤区现场观摩会在湖北省武穴市举行,一系列实打实的试验成果集中亮相。在武穴试验示范基地的田间地头,与会者见证了中低产田的“蜕变”——曾经因酸化、瘠薄、砂性强而“吃不饱、喝不足”的红黄壤,在新技术助力下,土壤肥力显著提升,种植的水稻茎叶粗壮茂密、根系发达健壮。

“南方红黄壤区中低产田普遍存在酸化、瘠薄、板结等障碍,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遵循‘土壤消障-固碳-产能提升’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项目首席专家王立刚介绍,团队已成功研发出生物炭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等外源消障调控产品,以及玉米大豆带状固碳种植、水稻-油菜等内生丰产固碳多样化种植技术。

目前,这些技术都已在各自区域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两年田间试验应用,固碳增产效果显著。武穴试验示范基地的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土壤pH值为4.9~6.5,有机碳含量为13.1~14.7g/kg,存在酸化、瘠薄、砂性强和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障碍因素,是典型的南方红黄壤中低产田。在12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中,共设置了以土壤调理剂、降酸固碳型生物质炭基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等为主体的固碳与产能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模式集成示范。

“水稻-油菜轮作试验结果显示,关键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增强养分固持能力。”项目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李小坤教授介绍,应用该技术后,定位小区试验表明水稻增产8%~14%、油菜增产16%~22%,同时土壤碳固存能力和植株固定CO2能力大幅增强。

据悉,项目还研发了适合不同区域典型中低产田的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形成西北灌区小麦堆肥还田、淮北麦玉轮作区沼液还田、长江下游稻区堆肥及沼液还田、黄淮海夏播玉米沼液还田、西南玉米智能堆肥还田等技术模式。

如今,技术在多地试验成功,累计技术示范600万亩以上,活动现场展示了其他区域的关键技术成果。华南双季稻区“多样化冬种绿肥技术模式”应用两年后,紫云英绿肥还田可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14.4%,水稻增产15.4%;西南地区“玉米大豆宽幅间作技术模式”,实施后可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4.67%。这不仅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添了底气,也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找到了新路径。

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肥料生产企业及领域专家学者等参会。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研究建议完善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预警
    2025-07-28
  • [经济日报]有机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5-07-28
  • [科技日报]我是科研助理丨陈蕊:把成果送到蜂农手中
    2025-07-28
  • [科技日报]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被发现
    2025-07-27
  • [人民日报]中国农科院专家赴河南调研玉米田间管理
    2025-07-27
  • [农民日报]两种检疫性入侵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挽回经济损失5.18亿元
    2025-07-26
  • [CCTV-2]《正点财经》内蒙古:培育肉牛品种 还需完善和创新技术体系
    2025-07-25
  • 1000 多种好吃的西瓜甜瓜亮相!
    2025-07-25
  • [CCTV-2]《正点财经》我国自主培育肉牛品种加快推广
    2025-07-25
  • [中国科学报]三维基因组揭示软枣猕猴桃果皮色泽形成基础
    2025-07-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