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太阳光驱动二氧化碳转甲烷的“双活性位点”催化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作者:张宏伟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报道了在一种利用太阳光驱动二氧化碳转甲烷的催化剂设计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ACS Nano)》上。

科研活动04-700.jpg

沼气主要由甲烷(约60%)和二氧化碳(约40%)组成,传统分离提纯方法存在能耗高、碳排放大等问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可实现“固碳减排”和“提纯增量”的双重功效而备受关注。目前工艺仍依赖高温和高压等条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该研究提出一种纳米半导体晶面介导的“嵌入式双活性催化位点”新策略,利用纳米半导体的特定晶面,协同活性金属中心,构建高效稳定的反应活性中心。对比目前的氧化铈晶面催化剂,在太阳光谱下可实现二氧化碳转化速率提升4倍以上,产物甲烷的选择性达100%。该成果不仅为助力碳中和、开发二氧化碳高值转化提供理论基础,还为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周丹丹)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1296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解锁智能时代下种质资源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创新路径
    2025-11-03
  • 姿态估计算法助力奶牛跛行早发现
    2025-11-03
  •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融合 防病治虫抗逆大豆增产
    2025-11-03
  • 习近平就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
    2025-11-02
  • [中国科学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缘何在我国快速蔓延
    2025-11-02
  • [科技日报]中国农科院灌溉所解锁南疆棉田咸水灌溉新密码
    2025-11-02
  • 习近平圆满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
    2025-11-01
  •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
    2025-11-01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5-11-01
  • 习近平宣布中方将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5-11-01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