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牧草及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张掖牧草及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地处东经100°26′,北纬38°56′,海拔1482.7米。位于张掖市城南8公里处,距党寨镇2公里,国道312线、省道227线紧邻基地,交通十分便利。
张掖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季,风沙频繁,降水稀少;夏季,温热干旱,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少云,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旱,降雪极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29毫米,其中60.4%集中在夏季,年蒸发量为2047.9毫米,为降水量的16倍;年平均相对湿度52%,但因靠近祁连山脉,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平均风速2.2米/秒,春季风速最大,为2.7-3.1米/秒,伴随大风常有沙尘暴或浮尘天气出现;年平均温度7.0℃,七月平均气温21.4℃,元月平均气温-10.2℃,年平均地表温度10.7℃,全年土壤封冻日数166天,冻土层一米左右;无霜期148天,≥0℃的活动积温3390.6℃,≥10℃的活动积温2870℃,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各类农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
张掖综合试验研究基地是由原张掖市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无偿划拨的国有土地。基地总面积3108.72亩,使用期限为30年,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经形成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备,渠系、林网配套的规模化牧草种子繁殖基地,已完成的主要的建设项目有:牧草种子加工车间258m²,机具库150m²,常温种子库446m²,成品库126 m²,种子检验检测及办公室494.88m²,晒场1065.2m²,道路16000m²,10KV高压输电线路1500m;平田整地2700亩,新建林网127亩,新建围栏5055m;新打机井2眼,单井出水量140m³/小时,修建灌溉渠道10000m,建成了牧草及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一个,拥有牧草及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和包装的仪器设备80余台件,拖拉机、推土机、粉碎机、播种机、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联合收割机等农具20余台件,可承担各类农业科研及开发项目,热忱欢迎各界有志志士前来考察指导,共同开发建设雄宏辽阔的祖国西部。
在基地工作人员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地所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并一次性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项目评价良好,形成了“沙拐枣等旱生牧草引进驯化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和“中兰一号抗霜霉病苜蓿新品种选育”两个科研成果,现已申报了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形成了我国西部荒漠化生态环境及其治理论文74篇,在国家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上出版了《我国西部荒漠化生态环境及其治理论文集》。
相关图片展示如下:
试验站原种基地种植规划图
试验站大门
试验站种植牧草
试验室
牧草收割
试验站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