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人▪ 农科事

$cms.getChannel($cms.getChannel($curChannel.parentID).titleID).title

一路向农——致战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的青年科研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我还是个光着脚丫子满地跑的小女孩时,就喜欢辛弃疾的这两句诗: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有的只是欢悦和憧憬。

  多年以后,小女孩已长大,上大学了,上的是一所农业大学。在世俗的眼光里:学农的没有学医的、学经济的、学管理的…听起来光鲜亮丽,班里许多同学诸多牢骚和不甘,但也许是心底那点稻花香的美好还在熏陶我,我并没有多么抱怨,而是选择好好享受我的大学生活——巍巍狮子山下的朗朗晨读,悠悠南湖岸边的孜孜求真,晕晕灯光下的默默夜战……不气馁、不懈怠,学农、爱农,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就在这样的信念下,在葱葱校园青春昂扬的日子,我在求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本科、硕士、博士,新的知识不断滋养着我的生命,激发着我的热情和斗志。2008年,我踏上了去美国做博士后的征程。当时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农业人口仅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粮食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作物产品出口。而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约50%,却正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中美差距客观的存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吾辈唯有努力,再努力,我们的国家才能早日跻身先进发达国家之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历经冬的寒冷,才能享有春的绽放。

  在美国的日子,多少个夜晚,当整栋楼都安静下来时,只有我办公室的灯光依旧在闪烁;有多少个周末,当别人都携家旅游时,我依旧穿梭在家和办公室之间。因为我明白:我要充分利用这里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尽我所能地学习和钻研,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的培养,回国和我的同行们肩并肩战斗一起,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的农民也能尽快过上美国人民的生活。

  回中国,这是心的渴望。我很庆幸我能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这里才是属于我的地方,属于农业工作者的天地。中国水稻研究所有千亩良田,是水稻生长的沃土;更是我们工作人员的沃土,在这里我们有最优良的国家级研究平台,开放的研究环境,志同道合的朋友,思我所思,做我所做,用我们所有的激情和智慧在自己的岗位上矜矜业业的工作:实验室里,分析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论证数据的可靠性,探讨结果的应用性,反反复复,求真求实。生产上,和我们农民的紧密需求相结果,解决农村生产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立足生产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和农民通力合作,打造现代化的高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更应该服务祖国,服务三农,让我们的农业腾飞,让我们的农民安居乐业。为做一名农民而快乐,为是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而骄傲,为是中国人而自豪。

  我们年轻人是祖国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让我们携手在一起担当好这一角色,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辛勤耕耘,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用智慧和勤勉谱写最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