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对我们一般人而言,只不过是数百种水果中的一种,有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又是世界第一产量水果,并无多少独特之处。但对我而言,我五十多年服务于这项事业,对它有无限眷恋,我终生与柑橘结缘。
我从城市来到乡间,来到僻静的柑桔研究所。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研究机构。从我认识它的第一天起,历经数十年,我才知“柑橘”两字的无限内涵,深奥无比。要不然,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陆续创立了专门的柑橘研究机构。创建中国柑桔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曾勉教授,1928年赴法留学,从事园艺植物研究,1934年回国。1936年他35岁时,就著文呼吁成立专门机构,从事柑橘学研究。解放后,1960年这一夙愿才得以实现。他一生从事柑橘研究,对柑橘等多种园艺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所保存有柑橘种质资源1268份,位居世界前列。几十年来,从世界各国引进柑橘优良品种、种质材料400多份(次)。全国各地的超市及水果市场上的柑橘品种丰富多彩,赏心悦目,这其中80%以上都是我国从国外引进后,通过我所观察试验研究以后投放市场的。
柑橘终年常绿,有树高六七米的柚类,有两三米高的甜橙和宽皮柑橘,也有小乔木或灌木状的金柑。多数在春天开白色小花,香气馥郁,也有一年多次开放淡紫色花的柠檬。果实有无酸的埃及糖橙,有带冰糖风味的湖南冰糖橙,有浓郁玫瑰香味的血橙,有香甜肉脆的脐橙,还有酸甜适口,风味浓郁的锦橙和改良橙(又名廉江橙)。食用方法上,甜橙、宽皮柑橘食用的是囊瓣;柚类食用的是汁胞;金柑皮甘肉甜,连皮一起食用;柠檬、来檬以切片泡茶或榨汁对水饮用。
柑橘树的芽和枝条在田间会发生自然变异,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开展了柑橘选种研究。每年深秋和初冬,我们三人一组,来到柑橘园,品尝果实成为我们的工作任务。逐株巡视,瞧见哪一株长势健壮,结果又大又匀,颜色漂亮,就采下切开,就地品尝。含糖多少,种子几粒,味道如何,爽脆化渣程度,一一做好记载。吃得我们牙齿发酸,回家后不想吃饭。有时采回几十个品种,一字排开,确定几位人员,各自品尝后实行盲选打分,通过若干年观察,也许一个新品种就会诞生。
为害柑橘的害虫(包括昆虫、螨虫和有害动物)有近500种。为了掌握他们的发生规律,我们会在体视显微镜(又称解剖镜)下观察害虫卵的大小、孵化后钻入叶片果实的习性,施药防治后的死亡状况。还会利用生物界的一物降一物的原理,释放有益螨类捕食害螨,实施害虫生物防治。
为了调查柑橘生产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我到过江苏、上海、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10多个省(区、市),见过上海长兴岛上的网格化规范栽培,见过广东新会的水田种柑,一行水稻,一行起垄种柑,见过多数丘陵地改成等高梯地种植柑橘,也见过贵州石漠化岩溶地区“鸡窝土”种柑,见缝插针,哪里岩石间有土,就种上几株。不过,现在通过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已逐步将最优良的品种种植在气候、土壤最适合的地区,发挥效益最大化。
我担任期刊编辑三十二年,以文会友。其中我有一位农民朋友,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与我所科研人员取得了联系,把杂交培育的新品种放到他的果园观察,让他依靠科技成为种橘能人,他又带动身边的农民种橘致富。因此,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省级劳动模范。我也从中分享了柑橘给我带来的快乐。获得了中国期刊协会颁发的“从事期刊出版工作三十年”纪念奖章,成为重庆市获此殊荣的十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