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情

$cms.getChannel($cms.getChannel($curChannel.parentID).titleID).title

坚守 立地 协作——与国家油料产业共命运

  油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中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改变共和国成立初期油脂和蛋白质供给不足的局面,刚成立三年仍百业待兴的中国农科院,集华中农科所和院本部有关力量,成了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承载着促进我国油料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使命,几代油料所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武汉沙湖之滨的保集庵,建设发展了国家级油料专业科研机构。

  在近一个甲子交织着奋斗与辉煌的岁月里,油料所始终秉承科技兴油的光荣职责,为促进我国油料产业发展不懈努力,推动实现了我国油料生产三次跨越发展。从建所前全国油菜平均亩产30公斤到新世纪全国油菜平均亩产120公斤,从建所前全国食用植物油总产100万吨左右、平均每人每月不足三两到1993年国家取消长达40年的食用油限量供给制,油料所人始终与国家油料产业同呼吸共命运,油料新品种、新技术全国年均推广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科技影响力先后从湖北辐射全国、从海内蜚声海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示一:坚守才能筑梦

  数代油料所人为了我国油料科技和油料产业发展的“油科梦”奉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李云昌研究员,在20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务农,花上半年心血种植的油菜亩产不到50公斤,吃油成了奢望。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哪知城里人也跟农村人一样,每月二两油票。吃油难的日子,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考上研究生后,他的人生梦想逐渐清晰,立志以油菜为研究方向。

  经过数十年孜孜以求,他选育出了高产优质“超级杂交油菜”中油杂2号。中油杂2号连续八年被湖北省列为油菜主导品种,全国累计推广应用4000多万亩,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又选育出中油杂11等16个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油菜新品种应用面积覆盖了长江上中下游各个生态区。其中,中油杂11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为我国首个走出国门推广的油菜品种。

  “志不强者智不达”。无论从事科研、推广、管理和服务,只要始终坚持“引领、代表、支撑、贡献”(引领我国油料科技和油料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我国油料科技最高水平,支撑我国油料产业健康长远发展,为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多做贡献)的发展方针,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做到知行合一,把使命感化作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激情,哪怕小岗位也能创造大业绩!

  启示二:立地才能顶天

  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油料所科技工作者舍家立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长期驻扎四川、湖北等油菜主产县市,与农户同吃同住。通过多年定点观察试验,探索出油菜秋发高产、“花而不实”防治等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的生产技术,解决当时油菜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瓶颈,促进了我国油菜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与蹲点驻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油料所人培育的甘油3号、甘油5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品种的物种变革;突破性高产品种中油821的问世,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油菜种植面积;中双7号、中双9号、中油杂2号等中双、中油杂系列优质高产油菜品种在全国的普及推广,推动了我国油菜生产的优质化;中花6号等花生抗青枯病、抗黄曲霉毒素品种的率先突破,既解决了长期影响疫区花生生产的“死棵”问题,又提高了花生的营养安全品质;中豆19等系列优质高产大豆品种和中芝13等系列芝麻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大豆、芝麻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油料所人正是数十年来扎根油料产业,紧贴产业需求,服务产业需求,不断解决了油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才能立足于竞争强林,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不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

  启示三:协作才能致远

  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敏锐的老一辈油料所人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中,提出我国油料生产应由产量型向产量与质量并重发展。在油料所人的努力下,联合几十家科研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双低油菜育种攻关,并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开展穿梭育种合作研究,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中双4号。该品种在全国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全国同行双低育种的宝贵亲本资源,为促进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针对我国传统油菜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产业提质增效和提高竞争力的目标,油料所人又联合全国优势单位开展了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研发。通过协同攻关,集成融合了品种、机械装备、植保、土肥、栽培等5大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份的示范推广,大幅提高了我国油菜生产水平,促进了我国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

  大科研需要大协作。作为国家队,油料所人应该牢牢树立“全国油料科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从发挥单位、部门、个人的优势出发,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努力团结各种力量,才能赢得我国油料科技和油料产业的大发展。

  结语:与油料产业共命运

  思想多远,行走多远!当前,我国油料产业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发展中,提高油料科技供给成为油料科技工作者的时代责任。新一代油料所人应自觉把“油科梦”融入产业振兴、民族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抓住时代机遇,学习前辈的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将科技兴油的薪火代代相传,不断助推我国油料产业新的腾飞。

  在迎来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在回顾油料所人的奋斗脚印的基础上,写下这些文字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