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农科赋

$cms.getChannel($cms.getChannel($curChannel.parentID).titleID).title

赋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六十年

  日出东方兮,光耀我华夏扶桑。轩辕后羿兮,柱氏神农鼻祖。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山川大地,农事为尊,护佑中华文明之繁衍生息。丝路徜徉,作物兴盛,农耕文化,独立于世界之林。天下大计,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

  华夏九州,开天同道。文明肇启,探源历史,农业为营。世界农业,西亚北非,南欧南亚,新大陆美洲。我中华农业,独立起源,结绳记事,刀耕火种,农耕文化。黄河文明,起伏跌宕。民族融合,狩猎攫取,旱作生产,发展历程。先知稼穑之艰难。故重农贵粟,治天下之本也,凡如磁山、裴李岗、大地湾文明,流域不同。仰韶文化、马家窑遗址、齐家龙山、大汶口文化,仓廪足礼仪兴,万民和谐共生。

  史有太昊伏羲,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周民后裔,轩辕黄氏,首创为农。左传有云,烈山之子,曰柱。亦有神农氏,应天时、分地利、制耒耜、转民作、民宜之、神化之,谓之神农也。新石器时大型定居,观乎天文,遵循时令。仰韶伊始,余姚河姆渡、澧县碳化稻谷,玉蟾岩、栽培稻。夏商周、精细耕。农业体系乃萌,青铜农具、世界领先。休闲复种、轮作连作,撂荒深耕,易耨慎种,审时为程。井田沟洫。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黍、稷、麦、菽、稻之广兴。

  社为土地,中兴社稷。春秋冶铁,水利灌溉。二十四节气,先秦订立,阴阳合历,农时农事。秦以农立国,牛抬杠、为耦犁,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善建水利,芍陂渠、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灌渠,有六辅龙首之代表。彼时,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闻名遐迩。家禽养殖,养鸭畜鸡,越国筑城。伯乐相马,无鬼相犬。或有代田法、沟垄互换。或有区田法,作区深耕、等距点播、集中管理。务粪泽、溲种法,园有桃,广种桑,六畜兴。陆上丝路,芝麻胡桃、黄瓜白菜互换。畜牧发展,官养民营,榆林塞成交易。

  至魏晋南北朝,绿肥作物加入轮作,桑蚕伊始。隋唐五代,关中水利复兴,南北有大运河通衢,江南富庶地也。更有六门三门,引黄引洛,渠灌纵横。设水部,重水利,有河患无江患也。太湖塘埔,江东犁田,食用菌成。温汤种养,季节替更。陆羽茶经,茶业乃兴。茶马政策,国际贸易,桑蚕伊始,海丝方行。

  自宋元始,南粮北运。国家根本,仰于东南。利用风力,便行易修。海河淀泊,关中筑渠,丰利汉延,王御史渠。南有木兰陂、范公堤。南北不同,黄河淤田、梯田,芜湖汙田,架田沙田,棉花发展,涂田多重。俗语曰: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园艺花卉,蔬果丰盈。桑基鱼塘,明清垸田,地力耕而则耗,砂田增温,保墒保土,保肥压碱。湖广熟天下足也。

  农学史书,华夏鳌头。古有《管子》、《吕览》、《七略》已佚不可见矣。魏晋南北朝有太仆寺、世界兽医第一建制,学院一等,博士百二人也,有《司牧安骏集》,创始兽医之书也。宋元首现兽医院,收养上下监。以上皆堪称世界第一也。北魏有贾思勰,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佚失著作,著《齐民要术》。元朝之司农司主持之《农桑辑要》、明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清鄂尔泰《授时通考》等大型农书惊世也。

  华兮,华兮,百草盛兮,荣荣光华兮,泽我永生。护佑百工,农事为上。我农科院,有科技兴农、兴国之重。新中国立,至今六十载也,光辉与共。始一九五七,应天时地,民食乃丰。两院院士,风采峥嵘。农科英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服务“三农”。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严谨求实,科学声重。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爱国为民、创新奉行。建设小康,高科引领、农村繁盛,使命光荣。海外高层,人才引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种植养殖,环境资源,农业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基础工作、遗传育种、综合性作物与畜禽、经济管理、情报信息、互联互通,各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畜禽改良,航天育种,野外台站,质检中心。各种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中期库,国家农作物圃,馆藏文献,国农图书。农业科学,数据库重。现代农业,调整科研,布局方向,拓宽领域,紧密结合,迎接挑战,努力创建农业创新体系。海外发展,海阔天空,共筑地球绿色之梦。

  艰难岁月,为国为农,默默奉献,使命光荣。初,丁颖为首位院长,亦是水稻专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各界关怀,历来尊重。朱德委员,题写《茶叶科学》。再有金善宝院长,主持育成春小麦杂交品种“京红1号、4号”。史上曾为农林学院,后恢复原建制。1975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历数各任院长,卢良恕、王连铮、吕飞杰、翟虎渠、李家洋、唐华俊等科学巨子,兼济天下,中外闻名。农科院亦有植物遗传资源中心、国家种质库,国家级水稻、小麦、柑桔、麻类、油菜、苹果、茶叶等各农作物改良中心、各类如饲料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不一一列足。六十载风雨兼程,桃李天下,功勋卓著。筚路蓝缕,峻拔精神,为民服务,获奖千百,科技进步,功勋为农。

  古往今来,农工发展,千载科研,保驾护航。中国农科院,秉承可持续发展,方为富国强民之本。二十一世纪,重视改革,注重创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古今兼用,新旧并存,力争高效,保证供给,振兴现代农业。农业科学,农学规矩,思会符契。感物为志,农事辛劳。农科精神,天下兼济,为民福祉,莘莘惜惜,称有五德也。首为爱,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皆怀爱国、爱民之情怀也;二为精,精益求精,学心惟微;三为诚,谦和平实,厚德朴诚,峻骨铮铮;四为严,科学作风,严谨求实,学术规正;五为忍,农学秉性,睿智劳辛,兢兢业业,刻苦卓绝。

  涓涓细流兮,润我沃土。慷慨之学士,智术学问,博雅盈尊,励德树声,繁衍民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未来农业,安全为上,“供给侧”改革,重中之重。万物生之于土,万物归之于土。以农立国,以农为基,衣廪具足,天下之本也。鉴具明之新,现学科之栋梁,为民服务之本,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也。

  乃曰:
    农牧渔桑,福祉民生。龙之传人,始祖神农。
    以民为本,以谷为命。繁衍生息,作物兴盛。

  独领风骚,农耕文化。农业历法,世界首行。

  农事为尊,护佑文明。丝路徜徉,和谐共融。
    农业为根,国事之重。农科发展,汇集精英。
    品牌重视,创新引领。称新农人,敬业爱农。
    百舸争流,科技铸成。互联网兴,服务三农。
    天下大计,众志成城。农耕文化,古今奇功。
    保障供给,互助互通。共绘蓝图,资源优整。
    精准扶贫,鼎力前行。气候变化,宏图铸定。
    植树造林,水土通行。生物多样,育繁新种。
    拳拳之心,奉献爱农。未来农业,智慧引领。

  太空育种,信息科技。种养加工,电商富农。
    规划设计,产业共荣。踏实肯干,利益众生。
    安全绿色,欣欣向荣。智慧辅助,创新先行。
    专业荟萃,层出不穷。锲而不舍,百代昌盛。
    国际交流,各显其能。民生之业,欣欣隆兴。

  

                                                                                                                             2017年5月

                                                                                                                          于中国农业科学院

 

  谢向英简介   

  谢向英,女,字韫之,满族,诗人、书法家、艺术家,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多个文化艺术社团、学院、刊物、大型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及顾问,致力于文化艺术弘扬爱国主义,英雄精神,坚持“风清骨峻,魏晋风度”的艺术理念。谢向英不仅擅丹青,其文学作品亦佳,其古典诗词和现代诗大气俊美,荡气回肠,清新俊逸,常见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向英诗选”系列《雨后的丁香》《幽兰引》《品若梅花》等,其创作的《中华谢氏千字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禅宗千字文》《中原赋》《松溪赋》《为菏泽曹州牡丹赋》由其父亲谢云生书写为书法长卷同时出版。《中华习氏千字文》、《海上丝绸之路赋》《中国商业诚信宣言》《边垦赋》《中国军垦千字文》《廉之赋》《廉实力赋》《中华茶叶赋》《中华牡丹产业赋》《中国农业赋》《中华酒赋》《中华圣人祖师千字文》《雄安新区赋》《向英文赋》《英因绽放》《贺赋农工民主党成立八十五周年》,以上作品编辑在《向英文选》系列,出版了13卷,陆续和读者见面,散文作品多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总四卷之三卷,编注的《历代著名开悟禅诗选》《历代著名诗人禅诗选》《历代著名禅师禅诗选》是至今为止最系列、全面体现禅诗发展历程的禅诗选集,广为传诵,与其他两位学者共同编纂出版长篇文史集《清朝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