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要  闻

《Science》发表我院植保科研工作新进展

【字体:

    5月14日,《Science》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植保所吴孔明团队论文“Bt棉花种植对盲蝽蟓种群区域性灾变影响机制”。吴孔明研究小组以我国华北地区商业化种植Bt棉花为案例,系统研究了1997-2009年间Bt棉花商业化种植对非靶标害虫盲蝽蟓种群区域性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Bt棉花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二代棉铃虫的危害,棉田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给盲蝽蟓的种群增长提供了场所,导致其在棉田的暴发成灾,并随着种群生态叠加效应衍生成为区域性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这一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非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发展利用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理论、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日前,我院举行了座谈会。副院长刘旭院士、方智远院士、郭予元院士,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副处长邵建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处长罗晶,院科技局局长王小虎、副局长袁龙江,植保所科研团队及有关新闻单位参加了座谈。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吴孔明团队的成果表示祝贺和充分肯定,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该论文是我院近期科研工作取得的又一最新重要成果,是我院充分发挥应用基础研究优势,围绕农业生产应用面临的重大实际科学问题潜心深入持久研究的成功范例。不仅对植物保护与生物安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农业科研始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科研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科研成果服务于生产实际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院始终要求农业科研工作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并服务于生产实际,在生产中总结、发现问题,针对高技术成果推广及其生产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甘于寂寞、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大成果培育力度,提高科研项目产出。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十一五”以来,我院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18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9项。全院出版科技专著751部;发表科技论文1.5万余篇,其中SCI收录1665篇。我院科技论文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了一批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如植保所吴孔明研究小组2008年在美国《Science》杂志封面上发表的“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中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危害”论文,蔬菜所黄三文研究小组2009年在《Nature•Genetics》杂志上发表的黄瓜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论文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