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我国育出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

【字体:

    青海省大通牦牛是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自然与生产环境条件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三代科研人员经过25年艰苦不懈的科技攻关培育而成,它填补了国内外牦牛新品种培育的空白。大通牦牛以野牦牛为父本、当地家养牦牛为母本,应用横交方法建立育种核心群,强化选择与淘汰,适度利用近交、闭锁繁育等技术手段,培育而成的含1/2野牦牛血液的肉用牦牛新品种。 
    目前已建立了大通牦牛繁育、推广体系,年可生产200余头优秀种公牛和约10万支冻精,每年改良近10万头当地牦牛。所生产的冻精已输出到新疆、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蒙古等国家和中亚地区。 
    该品种具有肉用性能好、抗逆性强,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征。大通牦牛产肉量比家牦牛提高20%,产毛、绒量提高12%,繁殖率提高15%~20%;能很好地适应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m以上的高寒环境,并表现出极强的抗逆性。大通牦牛已成为青藏高原牦牛主产区及毗邻地区的主推品种,对保护我国牦牛资源,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牦牛生产水平,增加藏区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