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与霜冻灾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李玉中,孙忠富,王道龙,王庆锁,李凤民,郭尚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2000年6月
- 获 奖 情 况 :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抑蒸集水防旱抗旱集成技术研究”(96-020-01-02)和“霜冻灾害综合防御实用技术研究(编号:96-020-01-08)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成果点包括:
1)以腐植酸盐为核心抗旱成分,克服了腐植酸盐容易絮凝等技术问题,研制出节水抗旱种衣剂。抗旱种衣剂在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多种作物的应用结果表明,腐植酸型种衣剂具有很好的抗旱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0%~4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投入产出比1:15以上;2)研究出了地膜覆盖适宜的揭膜时间,提高了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地膜对环境的污染;3)集成防旱抗旱技术。首次提出了不同尺度的集水概念,将大地形集水、畦集水、作物根区微集水有机集成,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并以节水抗旱种衣剂为核心技术,以植物和土壤抑蒸、不同层次集水技术为配套技术,研究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综合抗旱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防旱抗旱集成技术增产幅度在20% ~195%之间,投入产出比1:2.5~5.0之间;4)研究出化学避霜制剂,能使作物提早成熟3~5天以上; 构建出的防霜基因工程菌和研究筛选的除冰核抗霜药剂,能有效清除作物叶片上的冰核细菌; 5)研究出的减霜剂,能促进遭受霜害作物恢复生机;6)综合防霜技术。提出了“避霜、抗霜、减霜”三道防线的总体对策。避霜是指通过调节(加快或减慢)作物生长发育敏感期,避开霜冻的危害;“抗霜”是指通过清除作物冰核细菌,提高作物自身抗冻害能力;“减霜”是指在前二项对策无效时,针对已出现的霜害通过有效技术措施,促进作物恢复生长,使霜害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与传统的方法集成,形成综合防霜技术,提高了对霜冻的综合防御能力。
几年来,抗旱种衣剂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05多万亩,防旱抗旱集成技术推广6.6万亩。玉米综合防霜技术推广应用77万亩,棉花壮苗促早避霜剂推广274万亩,共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